朱家角鎮內河港縱橫,九條長街沿河而伸,千棟明清建築依水而立,36座石橋古風猶存,名勝古跡比比皆是。在玩膩了一個個雷同價高的人造景觀後,人們莫不驚訝於上海市郊還有一塊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、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觀........

 

遊船

     

出公交站後先看到的是小西門古風貌街 ,小西門古風貌街地面基本上是明、清以來形成的老街,由用百年歷史的老石板鋪成的街道,隨地形而自然彎曲,益發顯出歲月流淌的印跡。經過整修,重現了市井的繁榮,兩邊的店舖,可以經營各有特色的商品。老街的房屋臨街傍水,水中倩影讓人難捨難分,別有一番江南水鄉的神韻,使人時時回味。---老人院都古色古香

朱家角鎮老人院 

      老銀杏位於原慈門寺大殿亭院內,為原慈門寺主持和尚親手所植,約有700年歷史。民國期間,慈門寺逐漸衰落,現為人民醫院,存雌雄古杏各一株。高約18米,樹圍分別為2.7米和3.3米,被稱為清華閣十二勝景之一,1991年列入縣級保護文物。

老銀杏 

城隍老爺手臂發黑
  走遍全中國的城隍廟,城隍老爺面孔身坯都是一個樣,唯有朱家角的城隍老爺,他的手臂顯黑焦狀、說起來還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。
  1937年,日本鬼子的飛機天天到朱家角扔炸彈。11月3日下午兩點,朱家角天主教堂的大鐘「噹噹噹」的響起來,這是空襲警報,告誡鎮民,日本人的飛機又來轟炸了。大街小巷人們聞訊迅速躲起來,有的躲進弄堂牆角,有的倒地臥倒,有的走進臨時防空洞,整個街上空空蕩蕩。
  有一個人膽子特別大,他故意仰天背朝地,他說他想看看東洋人飛機是如何向中國人扔炸彈的。只見一架飛機,飛到城隍廟附近上空,兜了一圈.身子一側,屁股一撅,一個黑呼呼的東西直撲地面。炸彈吱溜溜往下掉,地面上恰巧有一大群人臥在那裡,如果炸彈爆炸,人們必死無疑。想逃,來不及了;想躲,時間不允許,大家心一橫,聽天由命。
  你說怪不怪,那炸彈先前作直線運動,快落到地面時,竟作起曲線運動,彷彿有人推著炸彈,朝相反方向呼嘯而過。稀奇的事情還有呢,這個炸彈在城隍廟頂上兜了好幾個圈子,好像突然被人猛擊一掌 炸彈晃晃悠悠落到離城隍廟三十米左右的空地上爆炸了。事後經查點,炸死了一個姓朱的豆腐店老闆,臥在城隍廟附近躲空襲的人,一個也沒有傷著。
  人們慶幸大難不死,紛紛湧進城隍廟燒香拜佛,請求菩薩多多保佑,先前那個膽大者,燒完香,跑到城隍老爺背後,竟意外地發現城隍老爺一條胳膊上有一大塊焦痕,整個手臂發黑髮焦。人們聯想到剛才驚心動魄的一幕,曉得城隍老爺顯靈,奮不顧身救了朱家角人性命。
  從此,朱家角城隍廟香火越發紅火。你若不信,可親自去城隍廟尋根問源。至於那個膽大者,據說晚年志願到城隍廟看門護廟,一直活到九十九歲。

城隍廟 

 

城隍橋

城隍橋

 

     廊橋是古鎮唯一的木結構小橋,也是最獨特的木橋,因橋面建有木板柵,上蓋磚瓦、翹角,故也稱廊橋。使行人既可避風雨,又可遮烈日,這樣既為民通行方便,又為民歇腳避風雨,故稱惠民橋。

古鎮淪陷時期,在1942年,漢奸支友坤認賊作父,擔任汪偽特工青西站站長,為虎作倀,抗日誌士將其正法,並割下其首級懸掛在廊橋上。那些大小漢奸見之個個嚇破了膽。
解放初,因城隍廟前造了橋,惠民橋結構日久後也破爛不堪,故被拆。1996年,鎮民陳署昌為開發古鎮旅遊業,在原處建造了磚木結構的廊橋

廊橋 

羅鍋船:此船得名於清代乾隆時期。朱家角清代著名學者王昶,為官數十年,官至刑部右待郎,與劉塘同朝為官,是終生摯友。王昶七十歲向乾隆提出辭呈,回家鄉朱家角歸隱。後來,劉塘專程到朱家角來看這位摯友,於是王昶親自乘此船到朱家角西市梢去接劉塘,故後人都稱此船為羅鍋船。

羅鍋船 

遊船 遊船

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。5孔石拱,全長70.8米,寬5.8米,高7.4米,是上海地區最長、最大、最高的五孔石拱橋,稱為"滬上第一橋"。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,南堍為朱家角鎮,隔岸為昆山井亭,因地處澱山湖要衝,元代時,就已成交通要道。明隆慶五年(1571年),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。
    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,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,顯得雄偉而不笨重。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,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,環繞明珠,形態逼真;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只,仰頭張嘴,栩栩如生。中間有竹節望柱,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。長方形板式橋欄,四角方整,稜角分明。橋東建有碑亭,供行人憩息,臨水築以石駁,鑿以鎖纜孔,為舟楫停泊所用。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:"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,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。",楹聯各12字,自上而下,似山澗飛瀑,一瀉百丈,頗有氣勢。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湧,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。
    放生橋長如帶,形如虹。"井帶長虹"為朱家角十景之一。歷來文人雅士讚美此橋,有詩云:「長橋駕彩虹,往來便是井。日中交易過,斜陽亂人影。" 

放生橋 

歷代紀念放生橋修建的碑文

歷代紀念放生橋修建的碑文

課植園

 課植園位於朱家角北首西井街,環境幽靜,風光獨好,是鎮上最大的莊園式園林建築, 原園主馬文卿,故俗稱"馬家花園"。園名定為"課植"乃寓"課讀之餘,不忘耕植''之意,故園內既建有書城,又辟有稻香村,以應園名。 
    課植園座西朝東,正牆門面對西井亭港,沿河原有船肪及一垛數米高的照牆,照牆兩旁曾建有兩座"司鼓亭",每遇賓客來臨,吹鼓手就吹吹打打,鼓樂齊鳴,以示歡迎。整個莊園。由廳堂區、假山區、園林區三大部分構成,牆門內第一道建築為往來賓客停放轎子用的門廳,門廳後是頭廳、二廳、三廳和迎貴廳四埭進深的"廳堂"建築。 

課植園

廳堂內建築十分考究,雕樑畫棟,工藝精細,屋頂面採用雙層瓦片行板結構,有冬暖夏涼之奇效。頭廳後儀門處還飾有精細磚雕,處處顯示出大富人家的豪華氣派。後埭迎貴廳,更顯雍容華貴,它緊靠一角月洞門亭子和碧波粼粼的荷花池,兩旁裝就   雕花落地長窗,地鋪印紋水磨磚塊,拼成各種花樣圖案,前植桂花兩株,以諧其音。迎貴廳向東為書城,前有雙帛亭,今亭毀井仍在。這別具一格的書城,有仿城牆,城垛,上書"月洞門"三字,進洞門,內築有一拱形岸橋,橋扶手欄杆飾以翠綠琉璃瓦筒,顯得古色古香,踏步上橋,可進入藏書樓,樓有兩層,飛簷翹角,此地為當時所謂"課讀"之用。迎貴廳南側,有一條長約20多米的碑廊,碑廊內鑲嵌著明清著名書畫家碑刻15塊,有明代文人文徵明"游西山寺"十二首,祝枝山的"梅花詩",唐寅的手札及周天球詩等,時為馬氏聘請雕刻高手,依照其真跡雕鑿之,字體蒼勁有力,筆鋒勾絲畢露,絲絲人扣,令人歎為觀止,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。現已外加玻璃木框罩之,定為縣文物加以保護。以碑廊為界,北部為廳堂區,南部為假山區。假山區內是以各種造型的瘦、漏、透太湖石堆砌而成,形成迂迥曲折,如入迷霧的格局。假山南面是莊園內一座標誌性建築--正方形五層樓,頂端飾有四角形亭子,稱"望月亭",是全鎮最高建築,雄偉壯觀。氣勢非同一般,與望月亭遙相呼應的是旁邊二樓上的四方亭,同走馬樓及五層樓相連通,形成頗具江南建築風格的建築群體。

課植園 

著名小吃

扎肉」(2.5元/個),就是選肥瘦適宜的豬肉,用棕葉包裹,稻草紮好,紅燒。一定要叫老闆娘選帶皮的哦,馬上吃。

扎肉

朱家角的最著名特產——粽子!蛋朱家角的最著名特產——粽子!蛋黃肉棕和板栗肉棕(2元/個),暴好吃!所有的店舖都叫「××阿婆粽子店」,呵呵,各位按自己的喜好選阿婆吧。不過不要一開始吃太多,這個東西很塞人。

肉粽 

阿三札肉店的老闆知道我們是台灣同胞很熱情的招待我們,再見啦~

阿三札肉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nx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